SportTracks是一套免費但功能不錯的運動狀態分析軟體

支援Polar與Garmin的檔案格式

 

 

經過一番研究,我認為目前對我最好用的功能在於心跳與速度的分析圖

SportTracks的好處在於,只要滑鼠一拉,就會自動將指定範圍內的平均數據計算出來

我通常將之應用在了解一段訓練過程中,前半段與後半段的輸出功率差異

 

了解心肺效能,我們可以很簡單的這樣做

如果你有功率設備,那麼把某段時間內的平均功率輸出除以這段時間的平均心跳

平均功率/平均心跳

如果你沒有功率計,那麼簡單的把速度除以心跳也是可以的

 

下面表格是我自己的一個範例

可以看出後半段效率比較差一點

Cycling 2009-12-27, Heart rate (% of max HR)  - Time_All(001).jpg 

 

利用SportTracks把前半段與後半段的數據分開選取

可以證實前半段速度比較快

Cycling 2009-12-27, Heart rate (% of max HR)  - Time_First 30 mins.jpg 

 

後半段速度比較慢

看得出來後半段的心跳曲線比較平緩,增加幅度比較少喔~

當然心跳還是會隨時間慢慢增加的

Cycling 2009-12-27, Heart rate (% of max HR)  - Time_Last 30 mins.jpg 

 

如果把前半段的數據與後半段數據計算一下

這裡前後段騎乘條件一樣,所以可以用時速來舉例

前半段時速24.57,心跳155

後半段時速22.99,心跳169

速度變慢,心跳上升,想當然後半段騎的是很辛苦了

效能輸出掉了14%以上

時間 前30分鐘 後30分鐘
速度/心跳 0.159 0.136
前後差異   -14.5%
 

 

這是另一份範例

前半段我用阻力1騎20分鐘,後半段用阻力3騎20分鐘

這邊因為阻力設定有變化,所以我採用功率/心跳來表示

前半段功率152,心跳160

後半段功率205,心跳163

後半段不但阻力加大,而且還踩重檔以75-85轉前進

沒想到心跳沒有明顯升高,效率比值不降反升30%以上

差別最大的是迴轉數,前20分鐘踩109轉,後20分鐘踩80轉

Cycling 2010-1-24, Heart rate (% of max HR)  - Time_All.jpg 

兩者平均功率其實是差不多的

當然這兩份數據差距了大約一個月,也有可能是來自我的進步

時間 前20分鐘 後20分鐘
速度/心跳 0.981 1.257
前後差異   +30.32%

 

這個結論很明顯的告訴我們

1.心跳曲線身體對訓練強度的反應

心跳曲線越平緩,代表你越能適應這個強度

心跳曲線越陡峭,代表這個強度對你來講,還不夠簡單

 

2.高迴轉數?

高迴轉數=腳動的越快

動的越快,也相當於消耗更多的能量與肌力

動的越快的同時,更要力求身體的穩定

對於心跳的控制也要加以練習,以避免更多能量的消耗

最近從健康雜誌知道,人的腿有人體的第二個心臟之稱

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從腿部肌肉的收縮再打回來

因此我在想,高速的踩踏是有可能造成心跳的被迫加速

 

快而無力,快而無速

其實都無法從高迴轉得到太多好處

 

3.低迴轉數?

高迴轉要穩定,低迴轉要肌力

不變的是踩踏畫圓的腳下功夫

平地迴轉高,爬坡迴轉低,兩種技巧應該分開練

迴轉數低時,一般人有個誤解是,容易造成膝蓋受傷

其實那多半是畫圓動作不理想所致

踩踏有頓點,表示某個角度施力過大,其他角度又過小

這就是所謂的不勻順,聽鏈條帶動的聲音就知道了

低迴轉比較能有效運用身體的能量

兩種不同迴轉的騎乘技巧,要交互鍛鍊

才容易適應各種路線條件

 

低迴轉如果踩踏有頓點,鏈條帶動出現明顯像是刷!刷!刷!的聲音

那就再加油吧,上大盤爬山簡單也很炫

但是要把大盤踩得像小盤一樣勻順,那就要下功夫了

平衡感很重要的啊

 

沒有人專練一種迴轉的,每每聽到有人高唱高迴轉,總覺得真是無稽之談

運動還是要靠肌力,技巧是在你體能成熟之後再來談的東西

正視問題所在,加以改進,才是上策

可惜一般人往往只想先享受騎快的樂趣

結果對根源視而不見,導致沒有對症下藥

我想是因為大家都不想花時間練車吧

一句話,多練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6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