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篇】
一、 305與705畫面顯示的差異
在畫面上最大的差異當然是705已將螢幕升級為彩色螢幕,整體尺寸也變大了些
側面看一下尺寸的差異
705的長度長了不少,寬度則略寬。下坡或是遇到路面不平彈跳時,現有的底座束線拉力還不夠強,時有鬆動的狀況。
這是305
這是705
尺寸變大,字體變得清晰
從705顯示出的中文字體可以看出705的優勢,反觀305的解析度能把英文自己顯示清晰就不錯了。
小提示:
不管305或是705,數據的紀錄都是在按下Start/Stop後才開始記錄,這是一個跟一般碼表很大的差異
白天的高反差配色,在強光之下其實不管是305還是705都很易於辨識,如果陽光強一點就看不到,哪能叫做戶外機嘛~
這張晃到了,一邊上坡一邊拍,拍了10幾張才成功兩張沒模糊的。
這是導航模式,內建的是TOPO地圖,拍攝地點是台北市外雙溪的中央社區。不過使用的人也要會判讀才是,內建等高線地圖美意、誠意都有了,但即使是登山客也不一定能夠判讀等高線圖的。
小提示:
切記不要邊騎邊找地圖,很危險的
夜光模式下,高反差的配色使得即使以最低亮度,也足以瀏覽畫面資訊。
這是背光5%的模式(也是我習慣使用的模式),在低光源的環境下足以看見字體,也不會太耗電,2小時的夜騎大概用掉1格電力。
與四周環境做一個對比,照片中看起來字體是勉強可以看見,其實是因為面板可是角度的關係造成斜看時看不太清楚,實際觀看結果是比較偏向上圖。
這是背光100%的模式,可以看到因為太亮了(面板已經泛白了),相機縮小光圈後,四周環境都看不到了。
補一張305背光全開啟的畫面
因為305算是點矩陣單色螢幕,所以是背板發光字還是黑色的
二、 等高線TOPO地圖
內建的TOPO地圖,其等高線的顯示對於騎車時的坡度變化有一定的幫助,不過我一直認為要熟悉一條山路並不需要太多的嘗試,等高線只能顯示大範圍的坡度變化,但是對於即時的坡度判斷幫助有限。下面這條路線約950M長,坡度大約是8.28%,也就是只能看得出來路線有跨過等高線,要一邊騎車一邊了解前方路況,不是那麼簡單。等高線圖對於登山客是不錯用,但是對於速度快些的單車客來說,實在不甚實用。
所以我還是習慣使用Mapsource,地圖的詳細度、街道的正確度也會好上一截。
對於坡度的掌握還是用行車資訊中的坡度比較好用,不過這個坡度是指剛剛行經路線的坡度,並非前方的未經路線。當然,最好的坡度感測器是自己的身體啦!
使用的時候,我並沒注意到坡度有瞬間消失或是無法顯示的狀況,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沒有一直盯著坡度計的緣故吧~
三、 TOPO地圖與MapSource的航線規劃
如同前面所提,就這一點而言,我相信內建的TOPO雖然擁有等高線圖的優勢,但是內建景點不足的缺點對於航線的規劃將會造成不變。下面以台北縣福山養鳟場一帶地圖表示,在相同的比例尺( 100M )下,TOPO所擁有的景點相對少了很多
TOPO地圖
Taiwan City Navigator地圖
四、 導航的操作
內建了導航以後,705的操作順序略有差異。過去在305按下mode按鈕,可以連續切換不同的功能資訊頁面,在行車資訊頁面按下Menu按鈕可以切換進階行車資訊頁面。
到了705時,Menu按鈕控制的是
1. 想去哪裡?(導航)
2. 歷史
3. 訓練
4. 標定航點
5. 基本設定
6. 衛星狀態
而切換進階行車資訊的則是按下小搖桿,小搖桿還不錯用
導航的方法,我喜歡使用興趣點直接導航,也就是事先上傳航點至705,而後直接導航至目的地。當然也可以即時的搜尋興趣點,然後再進行導航。
要注意的是,進入搜尋興趣點後,游標就是停在輸入欄位上面,不必再找從哪裡輸入了,剛開始用時,一直不知道這點,老是找不到從哪裡輸入關鍵字。
我不會抓圖,所以圖片就….. cc
結論:
1. 導航能力
→操作上與60CSx差不多,必須兼顧方便性與實用性,我想就戶外休閒導航而言是沒有問題的。
2. 地圖精確性
→對於TOPO地圖,我個人是不太愛用,基本上絕大部分路線都是公路,但是TOPO的郊區街道有點不太正確,能導航的景點也少。
3. GPS收訊力
→我並沒有特別做實驗,不過我認為比305來得好。但是出隧道時時速暴衝的情形還是有的,但哪個道路GPS導航不會這樣呢?
4. 系統穩定性
→因為八月份出差,我使用705的時間還不算長,但我沒有遇到當機或是自動關機的狀況。倒是有發生資料無法匯入Training Center的狀況,在回覆出廠預設值以後,狀況就解除了。但還是有一點問題,留待下偏繼續。
5. 耗電力
→目前來說,我都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耗電力,以305來說,12小時的騎乘結束後(中間有關機),還有一格電力。一般來說,不使用導航只使用碼表的情形下會比較省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