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下雨沒騎到什麼車,下午又有阿信大廚舉辦的肋排趴
吃太多要消化的啊,我飽到晚餐都沒吃哩,所以晚上再來踩個訓練台吧
不過今天有主題,就是實驗上次的想法
如果我以95%HR-LT心跳來跑25分鐘,然後最後5分鐘加速,成績會不會更好一點呢?
為了想要了解這個答案,所以今天就用新的騎乘策略看看
【騎乘策略】
1.熱身10分鐘,最後2分鐘做極速衝刺
2.緩和3-5分鐘
3.30分鐘測試,以強度95%騎25分鐘,最後5分鐘衝刺
時間 | 0-8 | 8-15 | 15-25 | 25-28 | 28-30 |
心跳 | 95%LT | 95%LT | 95%LT | 不限 | 不限 |
速度 | 32±2 | 32±2 | 32±2 | 35±2 | 不限 |
回轉數 | 不限 | 不限 | 不限 | 不限 | 不限 |
4.緩和
【訓練過程】
1.95% HR-LT
原本設定跑25分鐘,不過實際上我是跑24分鐘而已
全程均速31.6km/h,心跳率93.7% LT-HR,回轉數99
也就是說前24分鐘的強度絕對是低於過往的幾次測試
整體騎來很輕鬆,很舒適...會讓人迫不及待等最後幾分鐘的到來
2.105% HR-LT
原本設定跑5分鐘,不過我是跑了6分鐘
均速35.39km/h,心跳率104.5% LT-HR,回轉數85
這個速度的話是遠高於我以前的任何一次的項目
最高速為41.9km/h,最高心跳175下
比起上次測試的38.7km/h,179下,顯得要比較輕鬆
難怪我最後20秒要再加速時,肌力明顯還有可為
可惜時間到了,就沒繼續了
【本日成果】
從今天的結果來看,這樣的跑法,平均心跳率只有154下,比起11/25日的159下少3%
但是均速卻只下降1.3%而已,後半段會更有餘力進行更高的強度的運動
對於騎乘策略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向
對照環法選手的騎乘策略,其實也是朝這個方向
主力選手在大多數的路段都是LT以下,大約是EM強度在騎
保留實力到適合階段,再一舉釋放
只不過他們的體能實在超過我們太多層級
有氧區間能力就已經遠大於我們的想像
有了今天的實驗佐證,再輔以前幾次的心得
我們可以說以LT-HR心跳值來控制強度,比起一股腦的往前衝來得有效許多
如果有心要為自己進行某個路段計時測驗,其實透過科學化的強度管理
在體能沒有大幅進步的情形下,應該也能讓成績有所進步
我覺得比起了解高手怎麼練車,高階器材的效果何在
證實這個作法有用對我來講更為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自從我買了訓練台後
心得內容卻一直都是與騎乘策略有關的原因
不過台灣的比賽幾乎都是單日賽
選手只要準備好,在當天全力衝刺發揮即可
計時賽般的策略相對於職業騎士的賽程來說是簡單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