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教堂被喻為德國洛可可建築風格的登峰造極之作
《威斯教堂--Wieskirche》
位在Steingaden的威斯教堂的小故事跟其他教堂不太一樣
他的故事比較像是台灣的民間廟宇故事
18世紀時,有人雕刻了一尊耶穌受鞭打的雕像
這個雕像後來流傳到位在泰加登的修道院之中,然後有天某個農婦(好啦,不要問我是誰,就說是小故事嘛)看到這個雕像大為驚人
就把它帶到她所居住的地方,把雕像放在牧草地中央的小禮拜堂供著
想不到每天早上起來雕像的兩頰都冒出水滴,雕像會冒出水滴已經很神奇了,更何況是耶穌的雕像呢
所以外國人也跟台灣人一樣,把這尊雕像視為神蹟顯現的證據,也吸引了許多想求神蹟的信眾前來
泰加登修道院的院長知道以後,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察覺這尊雕像的重要性
他便發願要蓋一座華麗的教堂來取代原本的這個禮拜堂,也就是後來的威斯教堂
《洛可可風格》
好囉,神奇的故事講到這邊
畢竟Discovery也告訴了咱們許多神蹟的科學驗證事件,咱們就不去研究他的真實性
華麗的洛可可風格,有人認為與華麗的巴洛克風有一些的關聯,可被視為是晚期的巴洛克風
這些建築風格指的是內部裝潢的樣式,所以我們可見這教堂的外觀還是很樸素的
洛可可風起源自法國宮殿或是貴族宅邸的建築樣式,算是比較通俗的風格
但是在德國這地方,他們似乎把晚期的巴洛克與洛可可做了一個融合,並且廣泛應用於宗教建築之上
建造威斯教堂的建築師名叫Zimmermann
威斯教堂的洛可可風格有著華麗,幻想的元素,但是少了奢華,多了典雅
我們去的那天,天氣非常之好,陽光撒落教堂內部
典雅明亮的用色,跟前幾天的哥德式建築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天花板上的壁畫被稱作"天堂之門",仔細看的話,上面畫的都是聖經故事的角色
其中最後的審判據說是Zimmermann的哥哥所繪製的~
天花板其實是平的,但是壁畫的方式會讓你誤以為這是拱型的,好像在望著天空般
沒錯,繪畫技術不斷的在進步,不管是顏料還是觀念,終於到20世紀發展出了立體派
天氣這麼好,還得戴帽子哩
《寧芬堡宮--Nympehnburg》
寧芬堡宮呢,跟早上的新天鵝堡也是有關係的
寧芬堡宮建造於17世紀中葉,是當時的巴伐利亞國王為慶祝王子誕生所建造
他的名字是Ludwig I,不過他是Ludwig II的阿公啦,不是他老爸喔~
南側有一個美女畫廊,裡面收藏了36美人的畫像... 大多為貴族,聽說只有一位是平民
順便跟大家講一下,德語Ludwig是翻譯為路德維希一世
但是其實就是法語的Louis,所以這位國王用法語翻譯的話也可以叫做是路易一世喔
雖然兩者沒什麼關係,不過既然扯到這邊,就繼續扯蛋下去...沒啦,我只是把涼哥的故事照本宣科一下
法國那位被送上斷頭台的國王路易十六,他的老婆瑪麗皇后的母親其實就是頂頂大名的奧地利德雷莎女皇
當初他就跟傳統中國人家一樣把女兒許配給路易十六,以解決法奧之間的長期糾紛
德蕾莎女皇的執政功績顯赫,但是也因此斷送了幾個女兒的幸福,每個女兒都幾乎是政治聯姻
奧地利當時還有Sophie與Sisi公主曾先後與巴伐利亞王國的Ludwig II展開感情生活
Ludwig II也是出生在這個位在現今慕尼黑附近的寧芬堡宮.... 口乎,總算轉回來了!!!!!!!!!
所以這一群人的關係簡直是錯綜複雜,剪不斷理還亂啊....
資料查到最後,我已經放棄搞懂這些歷史了,涼哥,我真佩服你啊!!
閒扯蛋了一堆,其實這一站嚴格來講,並不是我們的旅遊景點
因為我們並沒有足夠的時候往內部參觀去,所以就在外頭看看囉
這邊真的非常非常空闊,視野非常非常遼闊,我想也只有全景照可以感受了吧
這台也是台灣之光
順便在這邊買了冰淇淋,好像是2歐元,歐美人士做麵包跟甜點真的是一流的,好吃喔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626_Day6(2)_錦隆-威斯教堂-寧芬堡宮
<2/3完>